黃鸝催生了大湳森林公園
大湳森林公園守護了黃鸝
大湳曾被謔稱為「狗屎地」地方,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建成軍事基地─龍騰營區,為了隱匿軍事要地,營區內種植許多樹木。
1980~1989年間國軍實施「陸精專案」,解嚴後保安警力需求大增,被精編的龍騰營區,改交由保一總隊進駐。2016年保一總隊任務調整,大湳營區人員移撥至石牌及三峽營區,營區遂移交給桃園市政府。
2016年12月桃園市府最初是想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的方式,在營區內興建社會住宅、警消職務宿舍以及青年住宅。
2017年初,時任保一總隊第六大隊大隊長蘇天從,為了保護當時名列一級保育類的黃鸝,藉由媒體採訪及市議員呂林小鳳的關心,提出保存大湳營區生態環境的構想,鄭文燦市長表示營區內有許多珍貴樹種、生態、鳥類,是一個很好的森林公園,並允諾在開發前會辦理勘查,確定保存方向,不會破壞生態,並邀請保育團體和野鳥學會提供意見,造就了今日的大湳森林公園。
因半世紀的軍警封閉營區,造就園區內豐富的生態,除了5,000多棵珍貴樹木,還有黃鸝、鳳頭蒼鷹、松雀鷹、領角鴞等保育類野鳥棲息其間,整體生態資源極為豐富,實為最佳環境教育場域。
2024年1月,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濕地復育協會、環境資源教育推廣協會與桃園市野鳥學會共同認養經營公園內的彈藥庫房,成立自然生態教育基地。每個社團各自負責一個展間的教育主題,讓內容更加多元與豐富。基地內有義工協助導覽與解說,歡迎大家親自走一趟,順便於森林公園裡賞鳥體驗自然的美好!
自然生態教育基地開放參觀時間:週二至週日的早上9:00-12:00
基地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ananforest
–吳豫州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