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早7:30就到大溪百吉林蔭步道參加桃園鳥會的例行活動,任務是實習解說員,負責點名,使用e-bird紀錄鳥種、協助導覽阿敏老師解說時的大小事。
在後慈湖擔任解說員14年了。除了鳥類解說外,其他都可以解說一二。曾經被遊客詢問:那是什麼鳥在叫?因為不熟,只好開玩笑說著:這隻是新住民,還沒和我打過招呼。
今日三小時的認鳥活動,共紀錄了20種鳥種,很多鳥對我都是首次紀錄,像綠啄花、繡眼畫眉、綠畫眉、白腰文鳥、臺灣竹雞、臺灣山鷓鴣 、大彎嘴,我是很興奮能紀錄這麼多的鳥種,但阿敏老師說今天紀錄到的鳥種數量還好,可見對於賞鳥真的是需時間和經驗的累積,急也急不得。
真的非常佩服阿敏老師的認鳥功力,尤其是鳥音的辨識。天上的大冠鷲揮-揮-揮的哨音響起,繡眼畫眉唧、唧、唧響亮的叫聲,或是頭烏線的悅耳鳴聲:是誰打破氣球,都難不倒阿敏老師,鳥功了得。
三小時的練功,讓我功力大增,沒想到走了不下數十趟的步道,鳥況如此精彩,想練鳥功,參加桃園鳥會的例行活動就對了。
–陳淑芬撰文–